(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身教的价值。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5]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必须首先做到。榜样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为师者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学生才会受到感化,进而学习效仿他的行为。当然,强调身教,并不是说言教不重要。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道德认识;身教重在示范,以成就道德行为。优秀教师都善于将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那些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空洞说教,即便内容正确,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和认同。
(3)师生平等,相互促进。如何对待和处理师生关系,这是教学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孔子看来,师道当然是神圣庄严的,但尊师重道与师生平等并不存在矛盾。他教导学生说:“当仁,不让于师。”[26]当学生反驳自己或向自己提意见时,他总是诚恳对待、从谏如流。此外,孔子还认为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师生之间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据《论语·八佾》记载,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答:“绘事后素。”子夏由此联想到礼与仁的关系,继续问:“礼后乎?”孔子非常高兴地说:“启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个小故事传神地勾勒出一幅师生相互启发、共同受益的和谐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