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是指国家主管户政的行政机关所制作的,用以记载和留存住户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书 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身份证明 户籍是对自然人按户进行登记并予以出证的公共证明簿,记载的事项有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婚姻状况等 它是确定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法律地位的基本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1958年1月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 第一条 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和利益,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户口登记 现役军人的户口登记,由军事机关按照管理现役军人的有关规定办理 居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的户口登记,除法令另有规定外,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 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 乡、镇人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 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居住在军事机关和军人宿舍的非现役军人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 农业、渔业、盐业、林业、牧畜业、手工业等生产合作社的户口,由合作社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 合作社以外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第四条 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 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 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 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条 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 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 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 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 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 第六条 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第七条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第八条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农村在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死亡登记,注销户口 公民如果在暂住地死亡,由暂住地户口登记机关通知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 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户主、发现人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派出所或者乡、镇人民委员会 第九条 婴儿出生后,在申报出生登记前死亡的,应当同时申报出生、死亡两项登记 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被征集服现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户主持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注销户口,不发迁移证件 第十二条 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机关在通知人犯家属的同时,通知人犯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注销户口 第十三条 公民迁移,从到达迁入地的时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内,农村在十日以内,由本人或者户主持迁移证件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缴销迁移证件 没有迁移证件的公民,凭下列证件到迁入地的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一)复员、转业和退伍的军人,凭县、市兵役机关或者团以上军事机关发给的证件; (二)从国外回来的华侨和留学生,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或者入境证件; (三)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释放的人,凭释放机关发给的证件 第十四条 被假释、缓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在迁移的时候,必须经过户口登记机关转报县、市、市辖区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才可以办理迁出登记;到达迁入地后,应当立即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入登记 第十五条 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三日以上的,以暂住地的户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内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离开前申报注销;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 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内暂住,或者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农村暂住,除暂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设置旅客登记簿随时登记以外,不办理暂住登记 第十六条 公民因私事离开常住地外出、暂住的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应当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延长时间或者办理迁移手续;既无理由延长时间又无迁移条件的,应当返回常住地 第十七条 户口登记的内容需要变更或者更正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户口登记机关审查属实后予以变更或者更正 户口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申请人索取有关变更或者更正的证明 第十八条 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未满十八周岁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养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二)十八周岁以上的人需要变更姓名的时候,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 公民因结婚、离婚、收养、认领、分户、并户、失踪、寻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户口变动的时候,由户主或者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变更登记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的; (二)假报户口的; (三)伪造、涂改、转让、出借、出卖户口证件的; (四)冒名顶替他人户口的; (五)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规定办理旅客登记的 第二十一条 户口登记机关在户口登记工作中,如果发现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应当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户口簿、册、表格、证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统一制定式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统筹印刷 公民领取户口簿和迁移证应当缴纳工本费 第二十三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根据本条例的精神,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单行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注:关于领取户口迁移证缴纳工本费项,公安部于1975年9月15日“关于取消户口迁移证收工本费的通知”中已予取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14〕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 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 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相关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合理引导农业人口有序向城镇转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 立足基本国情,积极稳妥推进,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预期和选择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意愿 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依法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不得采取强迫做法办理落户 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坚持统筹配套、提供基本保障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三)发展目标 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二、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 (四)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和其他建制镇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五)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在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小的地方,可以参照建制镇和小城市标准,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压力大的地方,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具体规定,但对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不得设置住房面积、金额等要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3年 (六)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 在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同时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要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可以对合法稳定就业的范围、年限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范围、条件等作出较严格的规定,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积分落户制度 大城市对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不得超过5年 (七)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根据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具有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连续居住年限等为主要指标,合理设置积分分值 按照总量控制、公开透明、有序办理、公平公正的原则,达到规定分值的流动人口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八)有效解决户口迁移中的重点问题 认真落实优先解决存量的要求,重点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员落户问题 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 、创新人口管理 (九)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 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十)建立居住证制度 公民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在居住地申领居住证 符合条件的居住证持有人,可以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以连续居住年限和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为条件,逐步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就业扶持、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权利,同时结合随迁子女在当地连续就学年限等情况,逐步享有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资格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 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十一)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加强和完善人口统计调查,全面、准确掌握人口规模、人员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 建设和完善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分类完善劳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房产、信用、卫生计生、税务、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为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为人口服务和管理提供支撑 四、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 (十二)完善农村产权制度 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保护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进城落户农民是否有偿退出“三权”,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 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十三)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以及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 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 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并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加快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 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采取多种方式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住房需求 (十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力均衡力度,保障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十五)抓紧落实政策措施 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涉及亿万农业转移人口的一项重大举措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规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敢于担当,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切实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防止急于求成、运动式推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抓紧出台本地区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并向社会公布,加强社会监督 公安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法制办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抓紧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完善法规,落实经费保障 公安部和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加强跟踪评估、督查指导 公安部和各地公安机关要加强户籍管理和居民身份证管理,严肃法纪,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工作 (十六)积极做好宣传引导 全面阐释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准确解读户籍制度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 大力宣传各地在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保障合法权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回应群众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为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务院2014年7月24日户籍地是指经公安机关登记的,载明于居民户口本和身份证的户口所在地 根据我国户口登记条例和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即应由户主、亲属、抚养人等向婴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户籍地可以因自然人户口迁移进行相应变更 户口迁移的常见情形包括:户口由外省市迁入、户口迁出、户口区域内迁移等 户口迁移证是公民的户口所在地变动时,由原户口所在地迁往新落户地址的凭证 由户口迁出地的公安机关(高校由校公安派出所)开具 持证人到达迁入地后,须在有效期内将户口迁移证交给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入户 1994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启用新的户口迁移证、户口准迁证的通知》是我国现行的发放和管理户口迁移证的主要依据 随迁子女是指跟随父亲或母亲在一地生活、就学的非居住地户籍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子女 2012年,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曾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就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本地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以下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提出五点意见,要求:一、充分认识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重要性;二、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的主要原则 三、因地制宜制定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具体政策 四、统筹做好随迁子女和流入地学生升学考试工作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公民的户口登记项目中公民职业、服务处所、文化程度、公民婚姻状况登记事项发生变化或出现差错以后可以到当地公安机关申请进行变更更正登记 办理户口登记事项变更一般需要出示相关证明材料,并经过公安机关的审核 以北京市为例,办理户口登记事项变更可以在北京市公安局网站查询所需要的材料并进行预申请和预约 图注: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办理户口登记事项变更办事页面截取图注: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办理户口登记事项变更办事页面截取图注:北京市公安局网站办理户口登记事项变更办事页面截取,截图时间2021年3月1日案例:李夏某诉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户口登记案2001年,3个月大的原告在果园外小路旁被村民李金某、尹某夫妇捡拾后领养,取名尹夏某 2005年,两人登记离婚,并在自愿离婚协议书中约定:“双方所生一女尹夏某,由女方抚养……” 原告随李金某共同生活后,改名为李夏某 2007年李金某与孙某某结婚 2010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颁发收养登记证,记载李夏某身份为非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弃婴 同年7月,李金某向被告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申办户口登记,并提交了收养登记档案资料和书面说明,称离婚协议中自书“双方所生一女”是“为了不影响小孩子的心灵” 2011年11月,被告以不符合现行户口政策为由作出不予批准的户口审批决定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因离婚协议中称原告为“双方所生一女”而质疑收养登记机关认定的原告系“弃婴”的身份,在原告提供患不孕症的医学证明、无利害关系证人证言等收养登记档案及书面说明的情况下,被告既没有根据优势证据规则对证据作正确的判断,也没有为排除怀疑对原告的情况作进一步核查,仅凭一纸孤证就认定原告来历不清,并作出不予入户的决定,证据不足 被告提交的政策依据在适用对象上与原告身份并不相符,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公安部、商业部关于被收养子女户口和粮食供应关系迁移问题的通知》等均对收养子女户口登记作出规定,被告以原告不在上海户口制度调整范围内,只能参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本市投靠类户口迁移若干实施意见的批复》办理入户的主张,与法相悖 综上,浦东法院认为,被告作出的不予入户决定,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判决撤销 本案系典型的涉及未成年人的户口行政诉讼,户口登记是对公民合法身份的确认,直接影响社会生活,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更与其生活、入学、成长息息相关 为营造有益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法治环境,在户口登记行政诉讼中,法院应当以优先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原则,运用司法权平衡行政权力下未成年人的弱势地位 在程序方面,采用圆桌审理模式以弱化庭审对抗 在实体方面,合法性与合理性并重以确立严格的审查标准,加大司法审查力度,在行政目的是否正当、法律适用是否适当、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情理等方面予以特别关注 事实认定应当符合明显优势证明标准及社会情理,登记机关的举证应当“清楚而具有说服力”,其证明力至少应当优于行政相对人提交的证据;法律适用则应当符合上位法原则精神及给付行政理念,不得选择适用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地方性政策规定 本案撤销判决作出后,登记机关没有上诉,并很快为原告办妥了户口迁入手续,这是优先保护原则在涉少户口登记行政诉讼中的成功运用,更是少年司法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充分体现 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