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穆陵:关名。《左传》中齐桓公曰:“赐我先君履,南至于穆陵。”即此地。
[9]潍水:韩信与龙且战,夹潍水而阵,即此。
[10]秫酒:即高粱酒。
[11]瀹:煮。
[12]脱栗:只脱壳而未经精凿的谷粒,糙米。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1]十年秋,彭城[2]大水。云龙山[3]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sù[4]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yì[5]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6]《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7]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xiá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8]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gào》,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