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一系列模仿名画场景的连环杀人案轰动纽约城,警探斯坦(Willem Dafoe 饰)受命调查此案,然而却迟迟没有进展,令其饱受舆论压力 斯坦以少女克莉斯特(Samantha MacIvor 饰)作诱饵吸引凶手,虽然成功击毙嫌疑犯艾迪,却也导致克莉斯特惨遭杀害 艾迪一案使斯坦得到警署嘉奖,顺利升职,不过他的心中始终对遇害少女怀有愧疚,并且此案背后似乎另有隐情 心中承受巨大内疚之情的斯坦沉溺酒精,愈加孤僻 五年后,类似案件再次出现,凶手似乎有意以斯坦为目标发出赤裸裸的挑战 斯坦不仅要面对这个狡猾且智商极高的对手,更要面对长久以来困扰自己的心魔……威廉·达福Stan Aubray斯科特·斯比德曼Carl Uffner唐·哈维Killer詹姆斯·瑞布霍恩Chief Lewellyn Brainard彼得·斯特曼Blair Collet艾米·卡尔森Alexandra FredericksHenry Miller失真的画的剧照(12张)这是一部利用绘画技巧而隐藏犯罪手法的心理惊悚片 凶手巧妙地运用透视规则将两幅完整的画设计在一张独立的画布上,而两位探员的追查也将由这幅画展开…… 斯坦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警探,他被派去调查一个连环杀手 从作案手法上来看,这个连环杀手与斯坦在2002年所接触的一个案件的罪犯非常相似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搭档卡尔开始怀疑斯坦当初处理那个案件时似乎有所隐瞒……电影《失真的画》剧照电影《失真的画》剧照要想看懂这个电影要有一定的艺术方面的修养和领悟,首先发生在2002年的一个疑拟效仿名著画面的一个杀人案子,主人公(警察)让一名年轻女性当诱饵以便达到引蛇出洞的目的,但是很可惜他还是晚到了一步,女孩子已经遇害,继而警察找到一位嫌疑人,但是由于当时抓捕的时候不小心一枪命中嫌疑人,而导致大家都认为这个案子已经结案了,杀手已经被击毙 但是案件并没有结束 接下来的案子都是把被害人摆放成艺术作品,但是每个画面都没有什么明确的联系 并且案子一直被认为是效仿某个画家的作品,但是却不知道是哪位画家 后来有一天一个人提醒了警探,以教皇那副严肃写实的绘画为例,后来又有艺术家在这个画的基础上疯狂的创作一些抽象的画作,人物表情越来越恐怖 这说明了艺术家会把原有的隐形残暴从画纸上转变到现实中杀人的疯狂性 最后主人公的同僚发现了凶手所有的罪案画面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是有关联的:第一副那个倒吊着的人的画里,有第二幅那只用肢体拼成的鸟的提示;第二幅那只用肢体拼成的鸟的画里,有第三副人脸的提示;第三副人脸的画里,有发现凶手那座建筑物的门口的提示 当主人公来到那座建筑物里面时,看见他的女性朋友已经死了,从凶手提示的角度看过去,他看见了自己死时的三个不同的角度的画面的提示 最后,在主人公临死前,果然证实了凶手的提示,出现了自己死时的三个不同的角度的画面 看到这里,感觉有点佛家的禅念:世上万物皆有因果,一切似乎冥冥中早有安排,最后构成了一个循环 导演好像只愿意展示这种“艺术”的犯罪手法,却对犯罪成因,破案历程不如干脆说整个故事情节交待的不清不楚让人费解,也就失去了解读其中有什么奥妙的兴致,威廉·达福的表演让人略感失望威廉·达福是个很厉害的演员,也是娱乐圈最佳“绿叶”之一 他单纲主演的影片,向来都是不错的 从另类诠释的《基督最后诱惑》到麦当娜的《肉体证据》,在《庭院里的女人》的教师角色 或许不是那么经典 但足以给人留下印象 一部如同超现实艺术般令人费解又莫名其妙的电影,导演可能在犯罪艺术的构思上绞尽脑汁,罪犯作案手法的华丽诡异与其不朽的艺术价值堪与《七宗罪》和《入侵脑细胞》相提并论,因此构架剧情时积劳成疾、一泻千里 所谓前因后果、上下联系这种基本要素都做不好,凶手、被害人与主角间的因果联系也是强行灌输、虎头蛇尾,剧情疑似复杂与实质简单之间巨大的落差甚至会令你怀疑自己脑残,收获就是“Anamorph”这种透视画法 而威廉·达福摆出一张大叔的脸,从头至尾不苟言笑,并非他演技木讷,而是剧情根本就没有为任何人物设计合理可行、有迹可循的的心理活动 影片还是有些疏漏和瑕疵,比如对2002年的事交代太过模糊,另外出现对真凶一段街头追捕最后不了了之很无厘头,其作用也只是为了让警察从照片上认出了凶手,但凶手完全没理由在那时候出现在他身后明目张胆的跟踪他后来又变成反被他追,这个很说不通,一开始还以为凶手是故意把他引到某个地方 结果又没有什么 导演把重心都放在了犯罪手法的表现,但对罪犯心理,犯罪过程的展现过于单薄 我始终没有明白犯罪动机究竟是什么 导演饶有兴致的为我们展现了“失真主义”这种绘画手法,我看来这也是看这部电影的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