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该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网络时代,万物皆“梗”,言必带“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和网络语境。一些热梗,确实切中了社会心态,丰富了网络语言。然而,必须看到的是,还有不少粗制滥造的烂梗黑话,却成了“网络流行语”,甚至成了“流量密码”,频频在一些网络热搜上“霸屏”。 “你个老六”“丸辣”“细狗”,有的烂梗,内容空洞、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头脑;“自行车”“家教”“喝茶”,有的黑话,隐晦表达、含沙射影,成为滋生低俗色情的温床。这些烂梗黑话,散发臭气,污染网络语言和社会风气。 有些“梗”,是网民的自娱自乐,无伤大雅,但黑话烂梗过度流行,不仅影响语言的规范使用和正常沟通,更会对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造成侵害,对于“三观”尚未成形的未成年人,荼毒尤甚。如今有的未成年人,张口闭口就是“芭比Q了”,“真的栓Q”“慌得一批”等词语出现在课堂上、试卷里。当空洞粗粝、低俗恶俗的烂梗黑话,成为“校园社交”的“硬通货”,着实让人担忧。 这些黑话烂梗的泛滥,背后不乏一些网络平台的推波助澜。部分网络平台在流量逻辑下,热搜话题设置不当、内容把控不严、过度商业化热搜词条,什么热梗流行,就将其设置为热搜词汇,推送到首页首屏、发现精选。这种操作,把烂点当作看点,无疑加剧了黑话烂梗的病毒传播,危害甚大。这次两部门出手,专项“清朗”行动剑指网络平台,尤其将重点放在净化“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板块,正是为了挤压黑话烂梗流行传播的空间,是对网络平台的严正警告。 整治烂梗黑话,平台不能缺席。要清醒认识到,动辄让那些黑话烂梗占据热搜,虽一时吸睛,丢的却是公信。少些流量冲动,多些价值追求,不给那些恶俗烂梗、污秽表达以传播的机会,而是将热搜、头条等留给更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建立健全审核机制,优化筛选功能,对惯于使用恶俗烂梗的主播采取限流等惩治,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建立起快速响应和纠错的机制渠道,铲除烂梗黑话滋生的土壤。 应该看到,网络语言变动不居,规范整治非一时之功。这些提醒网信、教育等部门,必须紧密跟进网络语言的新表达、新变化,齐抓共管,综合治理。要聚焦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盯紧重点环节,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开展多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媒介素养,让网络空间回归“天朗气清”。 越是众声喧哗,越要好好说话。整治黑话烂梗,不是要限制网络语言的创新,而是为了守护理性发声、好好说话的环境。我们欢迎充满机趣、活泼生动的热梗,坚决对散发臭气的烂梗、乌烟瘴气的黑话说不。 来源:潮新闻